《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4-19浏览次数:777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和意义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的本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借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这对于我国广大人民,特别是干部职工、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进行分析和观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由思想演变为实践而最终建立为我国的经济体制的。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出发,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功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等方法,将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和自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正确的实践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诚然、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有待于实践中总结、分析、概括和提炼,因此在教学中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结合起来。

四、使用教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二十一世纪经济学系教材),杨干忠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五、教学时数

课堂教学总学时为36学时,周学时为2学时,教学时数分配见下表:

章 节

教 学 内 容

学时数数

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

  

2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

第三章

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

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主体

  

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组织和市场规则

  

  

2

第九章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

第十章

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税、金融和分配体制

  

2

第十一章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3

第十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

第十四章

市场经济全球化

  

  

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

3

合   计

  

  

36

第一章 资源及其配置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1.  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资源

    二、稀缺资源和资源配置

    第二节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一、资源配置贯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始终

    二、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一、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

    二、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

    三、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形式

    本章重点: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两种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比较。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有哪些?

    3、比较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简要的评价。

    4、市场机制的特征与功能是什么?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如市场、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运作、市场机制、市场价格、市场格局、市场经济的历史演变以及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在以后各章的深入学习研究提供知识背景。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经济

    一、市场、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

    二、市场运行及其条件

    三、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大基本问题

    第二节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一、商品经济及其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三节 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

    一、古典市场经济或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二、古典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三、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

    第四节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二、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的构成及作用的条件

    本章重点:市场运行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条件;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思考题:

    1、试述市场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条件。

    2、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3、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是什么?

    4、比较古典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并联系实际阐述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

    第三章  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存在和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基本条件,包括自由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发达的市场契约信用关系和被人们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规等,其中关键因素是产权和产权制度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权及产权的特征

    一、产权的本质及特征

    二、产权概念属于现代经济学范畴 

    第二节 产权流动与产权交易

    一、产权流动和产权交易

    二、产权交易的意义和方式

    第三节 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

    一、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含义

    二、产权制度的主要类型

    本章重点:产权的本质和特征;产权流动和产权交易的内涵;产权交易的意义和方式;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含义;产权制度的主要类型。

    思考题:

    1、什么是不完全产权?产权的重要性何在?

    2、什么是产权交易及产权交易的方式?

    3、试述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主要区别。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进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分析之前,先要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产生

    一、计划经济及其实行的前提条件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

    三、特定历史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及其弊端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市场

    一、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传统观点及对此观点的挑战

    二、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在我国的变化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特定历史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及其弊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外部条件。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提出的?

    4、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经济体制转变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能有力地推进生产力迅速、健康发展

    三、我国商品经济的运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必然导致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

    一、党中央的正确部署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其他重要工作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完善

    第五节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市场经济的兼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本质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

    本章重点: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必然性;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的精神,明确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做好的相互关联的工作,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2、我国怎样改革才能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3、我国如何使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

    4、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上的布局调整和结构调整?如何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按照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当前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主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观经济运行主体和构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职工及其家庭的消费等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的构建

    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外部条件

    二、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的含义

    二、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

    第三节 企业职工及其家庭的消费

    一、消费的地位与作用

    二、消费水平

    三、消费结构

    四、消费方式

    五、消费心理规律

    本章重点: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外部条件;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消费心理规律。

    思考题:

    1、企业如何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2、企业如何确定最佳生产规模?

    3、企业怎样实现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

    4、什么是“消费超前”和“消费滞后”?

    5、比较“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代型”消费水平的不同特点。

    6、试述消费方式及消费方式发展的趋势。

    7、简述消费心理的六大属性。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必须要有完备的市场体系的条件及市场体系的作用、构成以及市场价格等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性

    一、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

    二、生产要素市场对于商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

    一、商品市场

    二、生产要素市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格

    一、商品市场上价格的决定与波动

    二、生产要素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及其作用机制

    本章重点:残缺失衡的市场体系给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的不良后果;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价格的决定。

    思考题:

    1、试述生产要素市场的作用。

    2、试述商品市场的特点。

    3、试述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组织和市场规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运行要求有一定的市场秩序,一般市场秩序离不开市场组织及其相应的规则。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组织是市场有序运行的组织保证

    一、市场中介组织

    二、市场管理和调节组织

    三、如何进行市场管理和调节

    第二节 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准则

    一、市场规则的内容和特征

    二、市场法规是市场规则的法律形式

    本章重点:市场管理和调节;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法规。

    思考题:

    1、试述市场进出规则及其功能。

    2、试述市场行为规则及其要求。

    3、试述市场交易规则及其要求。

    4、试述市场规则的特征。

    5、试述市场法规的内容。

    第九章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过程、含义和原因以及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以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政府体制改革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二、根据政资分开、管理和运营分开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

    三、改革政府机构

    本章重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过程、含义和原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

    思考题:

    1、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3、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十章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财税、金融和分配体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家对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等对国民经济运行、调控。这就要求进一步改革财税、金融和收入分配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税体制改革

    一、原财税体制的主要弊病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

    一、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进一步改革工资制度

    三、加强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

    本章重点: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思考题:

    1、我国原有财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什么?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2、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3、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该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4、什么叫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明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及其二者的辨证关系,怎样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上体现了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6、怎样理解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基础上先富起来,是人民群众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十一章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市场化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一、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一、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二、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

    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本章重点: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思考题:

    1、试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2、试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

    3、试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行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特征和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的政策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管理及其必要性

    一、政府经济管理的范围及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

    二、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间接经济调控为主的方式

    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总供求关系

    三、货币政策

    四、财政政策

    第三节 微观经济政策

    一、价格政策

    二、保护消费者政策

    三、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政策

    四、产业政策

    五、收入分配政策

    第四节 相机抉择

    一、宏观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

    二、各项经济政策的作用特点

    三、政府调控要紧松兼顾

    本章重点: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管理及其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经济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间接经济调控为主的方式的比较;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特点及政府调控中的配合使用。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宏观经济政策及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微观经济政策包括了哪些主要内容?

    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联系和区别,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具体道路,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第二节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第三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3、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

    4、当前农业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加快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5、怎样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7、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第十四章  市场经济全球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市场的范围扩展到世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扩大到世界范围,产生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适应这种新条件,加快自身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

    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根源

    第二节 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全球化首先体现为世界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

    二、跨国公司进行跨越国界和地区界限的生产和经营,实施全球范围内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

    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络迅速延伸和扩展,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

    四、金融市场急剧膨胀,全球化的金融大市场正在形成

    五、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全球化问题日益突出

    第三节 市场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二、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四节 市场经济全球化带给我国的机遇和挑战

    一、市场经济全球化带给我国的机遇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发展

    本章重点: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全球化带给我国的机遇和挑战;地区经济一体化。

    思考题:

    1、市场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2、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何在?

    3、试述市场经济全球化带给我国的机遇和挑战。

    4、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试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的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等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二、对外开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多层次

    一、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

    三、沿海经济开发区

    四、沿江和内陆城市开放区

    五、沿边对外开放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多渠道

    一、对外贸易

    二、对外资金交流

    三、对外科技交流

    四、对外人员交流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多元化

    一、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开放

    二、对世界不同经济组织的开放

    三、对区域经济组织的开放

    本章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等问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对外开放的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参考书目

    [1]魏杰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维澄,李连中著:《社会主义经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伍柏麟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沈德仁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简论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肖灼基主编:《市场经济实务》,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大纲制定者:陶晶、黄一超

                                                      大纲审定者: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