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 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项目申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12-20浏览次数:427

教研室、研究中心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推荐工作的通知》及我校《关于新疆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决定开展2020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课程项目申请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申报范围

根据教育部和自治区相关管理文件精神及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总体要求,本次课程建设工作六个教研室为主要试点单位,涉及公共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两类,各教研室及研究中心经过内部专家评审,最终允许各教研室申请公共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和实践类课程上报至少1试点课程

申报要求

1.本次课程建设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文件的基本要求,建设周期至少1年(不少于2个教学周期)

2.本次课程建设各教研室要成立专门课程建设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学院对本次建设任务各项要求。

3.本次课程建设类型有: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

4.本次每个教研室10万教研经费,主要围绕一流课程的建设,为下一步申报自治级甚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奠定基础。

三、建设内容

一是转变观念,理念新起来。以新理念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集思广益,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好,加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深度整合,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二是目标导向,课程优起来。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为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

(三)提升能力,教师强起来。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我院要强化教学研究,定期常态化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专题为主,以一到两周上一节公开课为试点,每一章第一节深入研究课程和内涵和外延。教研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助课、试讲、考核等环节,教育教学要件必备者,方可主讲课程。鼓励和支持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将培训作为战略任务和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

(四)改革方法,课堂活起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思政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落实“以学论教”理念,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五)科学评价,学生忙起来。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六)强化管理,制度严起来。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重点严格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成立院级课程指导委员会,发挥其对学院课程把关作用,拒绝“水课”进课堂。严格考试纪律,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严格课程质量评估,在专业认证、职称评定、教学评估中增加课程评价的权重。

(七)政策激励,教学热起来。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营造重视本科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经费使用

1. 经费使用包括:资料费、论文版面费、印刷费、数据采集费、低值易耗品、差旅费、会议费、软件设备费、视频录制费、劳务费等。其中差旅费和会议费占总费用比例不得超过30%;劳务费不得给项目组成员发放。

2.成立本教研室最新前沿资料库建设,如购买前沿书籍、电子书籍、先进软件设备、题库资料库等产生的费用。

3.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调研疆内外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基本情况产生的费用。

4.可以实施“引进来”战略,聘请疆外专家专题讲座、座谈等产生的费用、引进先进的线上课程产生的费用等。

5.原则上,教研室不得将该课程项目拆分为若干子项目报销。但可以针对本教研室所负责的公共思政课以外的专业思政课程设置一个子课题,建设周期为一年,立项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万,到期未完成立项要求将收回立项经费。

6.鼓励中青年参加针对课程建设的教研论文的撰写和参加全国及自治区思政课各类讲课大赛,按照学校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并在年终绩效考核中进行额外加分。

7.每一学期每个教研室至少评选一名教学能手,为校级,乃至自治区级和国家级教学能手储备人才,产生的相关评审费及录播费用均可进行报销。

8.所有费用支持严格遵照学校财务规定。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2020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建设项目为课程建设项目,在2019年试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为争取获得样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并在其遴选优秀课程推荐参评2020自治区级或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2. 教研室要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讨论,推动全院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在组织申报过程中,要加强政治审查,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引导教师注重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挑战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1220

附件1_思政课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书.doc

附件2_合同书.docx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主学院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课程名称:

 

 

 

 

 

 

 

评价
指标

指标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占总分值百分比)

总分

得分

80—100

40—80

10—40

0—10

教学队伍
情况
(15分)

1、课程建设负责人基本情况

在国内、疆内同一领域的影响力;课程建设工作的组织能力;取得突出教学与科研成果情况

突出(6-7)

一般(4-5)

较弱(1-3)

无(0)

7

 

2、梯队基本情况

人数、结构(含学历、年龄、职称、学缘等)合理性

合理(4)

基本合理(2-3)

欠合理(1)

不合理(0)

4

 

3、青年教师培养基本情况

相关规划、措施、效果

好(4)

较好(2-3)

较差(1)

无(0)

4

 

基本建设要素完成情况
(40分)

1、教学大纲、教案、习题集、实验大纲或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材料的编写情况

相关材料的齐全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实现网上浏览与满足学生自学需求情况

齐全(8-10)

较齐全(4-7)

不齐全(1-3)

无(0)

10

 

2、课程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契合度

课程目标设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契合度高。

完全契合(10-12)

较契合(5-9)

基本契合(1-4)

不契合(0)

12

 

3、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课程内容合理、资源丰富、应用情况良好

好(8-10)

较好(4-7)

一般(1-3)

无(0)

10

 

4、课程成绩评定、评价、改革成效情况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合理、效果良好、课程评价优秀、改革成效显著

好(7-8)

较好(4-6)

一般(1-3)

无(0)

8

 

过程建设要素基本情况
(30分)

1、课程组教学组织基本情况

批改作业、答疑、实践指导、成绩评定与听课等环节是否制度化

科学有序(6-7)

基本有序(4-5)

基本无序(1-3)

无序(0)

7

 

2、课程组教学内容基本情况

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科学性强(5-6)

较强(3-4)

一般(1-2)

无(0)

6

 

3、课程组教学方法与手段基本情况

是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性性及教学手段的先进性、适当性

灵活多样(5-6)

较灵活多样(3-4)

较单一(1-2)

单一死板(0)

6

 

4、课程组教学评价基本情况

评价过程的材料、总结、分析相关数据及资料的齐全性

齐全/评价高(5-6)

较齐全/较高(3-4)

不齐全/较低(1-2)

无/低(0)

6

 

5、学院的评估指导情况

学院过程管理的完整性、科学性

科学有力到位(5)

不尽科学(3-4)

不科学(1-2)

无(0)

5

 

课程建设计划(5分)

今后1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革举措

持续建设计划合理、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改革举措可行

好(5)

较好(3-4)

一般(1-2)

无(0)

5

 

课程特色与创新情况
(10分)

课程的特色与教学改革创新点

课程特色鲜明、教学改革创新点明确,效果良好

好(8-10)

较好(5-7)

一般(1-4)

无(0)

10

 

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