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九三阅兵盛典在我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次数:

旌旗飘扬,战鹰翱翔;铁流滚滚,步伐铿锵。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举世瞩目,举国欢腾。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温泉校区昆仑讲堂、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文汇楼113会议室以及304、309教室共同观看这场阅兵盛典,纷纷畅谈观看感受。

 

 

 

 

 

观看现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丽娟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深刻阐明了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启示,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教训,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阅兵仪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队、先进精良的装备,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成就,让我倍感自豪。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大国崛起,吾辈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这是一堂最生动、最震撼的“大思政课”,展现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激励青年学子奋发图强的最好教材。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阅兵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转化,将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吴常柏

金秋九月,阳光洒满长安街,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纪念日里,我认真观看了庄严的阅兵式,看到伟大祖国的强大,我自豪感爆棚,感慨万千。回顾抗战的那段历史,我们国家在亚洲伤亡最大、损失最重、伤害最深。面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中国人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全国人民一起努力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经过了14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打败了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前辈们、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最为珍贵的礼物。阅兵彰显了国家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高水平建设的强大动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自觉肩负起让祖国更加强大和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神圣责任和使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李可心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与学生们一同观看了这场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当装备方队以“作战模块”编组驶过,当新型无人机、智能化装备首次公开展示,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国防力量的体系化飞跃。阅兵不仅彰显国威军威,更传递着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我将把这次阅兵的鲜活素材融入思政课堂。通过 “案例储备” 提升课堂“抬头率”,用阅兵中的智能化装备、体系化编组等实例,让思政课更加生动;借助 “沉浸式教学” 方法,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的恢宏场景与边疆稳定发展的现实联系中感受国家力量;引导学生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作为边疆高校教师,我更加意识到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堂“大思政课”再次证明,真理只有在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融合中,才能绽放耀眼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主任 王茜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心潮澎湃,倍感振奋。80年,天地浩气,岁序昭昭,那段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依旧震撼人心。这是一场生动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课堂主渠道,将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以及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深刻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将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宣传好、阐释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史为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强化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青年博士 敬玉芳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通过观看9月3日天安门阅兵,我深切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磅礴伟力,也更加坚定了作为思政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使命。铁甲奔流、战鹰啸空,生动展现了国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阔历程。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我将把此次阅兵激发的强国志向和报国行动转化为“红色研学”“党史微课”等系列党日活动,引导各族学生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论文、带入课堂、播撒于天山南北;依托新疆多民族语境,深耕文化润疆、乡村振兴的田野,讲述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的“中国故事”。未来,我将以党建引领学术创新,激励支部党员将论文写在祖国边疆大地上,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王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隆重举行阅兵仪式,既是对历史的庄重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坚定宣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在天安门广场上交汇,三军将士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有力的口号、威武雄壮的装备,不仅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国防力量的强大,更让我们直观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岁月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迸发出的最强音,不仅挽救了民族危亡,更将民族血脉中坚韧不屈、团结抗争的品格淬炼成敢于为生存而战、为正义而战的强大力量。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成就梦想。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读懂“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明确“向何处去”的时代答案,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扛起使命担当,以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夯实报国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 贺鹏晟

回顾九三阅兵的震撼场景时,我内心既充满期待与感慨,又涌起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齐的步伐让我看到了极致的力量与纪律。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感责任在肩,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国内层面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付出了巨大牺牲。此次阅兵是对这段历史的庄严回望,有助于我们铭记先烈付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学术研究和学习中,用理论的力量去阐释和传播这种精神。从国际层面看,众多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纪念活动,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的普遍认可。阅兵展示的不仅是我国的国防实力,更是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我们要以此次阅兵为契机,讲好中国抗战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抗战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退役士兵、思想政治教育22-3班 伊力亚斯·加烈力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于202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这让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退伍士兵,观看这场阅兵仪式让我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军营。若有战,召必回!这份安全感,由我们共同守护。回顾历史,抗战时期无数先烈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如今的和平。在学习中,我常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励自己,面对困难绝不退缩,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动力,不断提升自我,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昭示,让我们在缅怀先烈中,更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道出了马院师生共同的骄傲与感动。浩荡东风阔,扬帆正当时。这场阅兵盛典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凝聚力量的全民动员。大家纷纷表示,要将继续发扬抗战精神,把从阅兵中汲取的磅礴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牢记初心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